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
發布機構 | 磴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 號 | 磴政辦發〔2019〕32號 |
成文日期 | 2019-07-25 | 公文時效 | 有效 |
磴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磴口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縣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磴政辦發〔2019〕32號
磴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磴口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縣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蘇木鎮人民政府,各農場,縣直有關單位:
《磴口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縣建設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磴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7與25日
磴口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縣
建設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衛辦疾控發〔2016〕44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關于開展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衛疾控慢病便函〔2016〕17號)文件精神,切實提高磴口縣居民健康素質,改善全民健康狀況,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提供所有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務,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提高全縣人民平均期望壽命,確保2019年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的考核驗收。
二、工作任務
(一)建立協作聯動、績效管理和聯絡員會議制度,定期交流信息,掌握工作進展,研究解決問題,將慢性病防控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多部門對示范縣建設工作開展聯合督導,強化慢性病綜合防控效果。
(二)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建設健康家庭、社區、單位、學校、食堂、酒店、主題公園、步道、小屋、一條街等支持性環境。蘇木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自助式健康檢測點。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轄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工間健身、健步走、運動會等活動,在校學生確保每天鍛煉一小時。
(三)深入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開展煙草危害控制,轄區無煙草廣告,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全面禁止吸煙,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開設戒煙咨詢熱線,提供戒煙門診等服務,提高戒煙干預能力。公共場所設有慢性病防控公益性宣傳廣告,傳播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各社區設有健康教育活動室,為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控科普讀物。全縣各學校、幼兒園普遍開展營養均衡、健康體重、口腔保健、視力保護等健康行為方式教育活動。
(四)建立自我為主、人際互助、社會支持、政府指導的健康管理模式。發揮群眾組織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增強群眾自我保健意識為切入點,培育健康指導員和志愿者,開展社區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規范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健康體檢制度。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慢性病預防、風險評估、跟蹤隨訪、干預指導為一體的健康管理服務。開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由二級以上醫院醫師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組成簽約醫生團隊,開展對重點人群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轄區簽約服務覆蓋率逐步提高。
(五)轄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實施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發現患者及時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對高危人群提供干預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蘇木鎮衛生院提供血糖、血脂、簡易肺功能測定和大便隱血檢測等服務。根據區域慢性病主要負擔情況,應用推廣成熟的適宜技術,開展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篩查和早期診斷。針對兒童等口腔疾病高風險人群,推廣窩溝封閉、局部用氟等口腔預防適宜技術。
(六)建立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專業公共衛生相關機構、二級及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公共衛生服務、診療信息,互聯互通,推動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為簽約服務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診療服務。規范開展覆蓋轄區全人群的死因監測和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監測,掌握轄區重點慢性病狀況、影響因素和疾病負擔,實現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七)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全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蘇木鎮衛生院建設中醫綜合服務區,傳播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加強中醫技術推廣,發揮蒙中醫藥在慢性病預防、保健、診療、康復中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促進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務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緊密結合。
(八)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銜接,提高簽約患者的醫療保障水平和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等人群醫療救助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按自治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定和要求,從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中配備使用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藥品,更好地滿足患者需要。
(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職能設置獨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設公共衛生科,配備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履行相應的公共衛生職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承擔所在區域慢性病防控工作。
(十)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與我縣社會、文化等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供給相結合,鼓勵政策、機制創新,開展具有我縣特色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總結推廣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經驗做法。
三、工作機構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扎實推進,成立磴口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如下:
組 長: 樊 文 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副組長: 韓志業 政府副縣長
成 員: 呂紅兵 政府辦主任
石建華 政府辦副主任
賈新霞 宣傳部副部長
王志國 組織部副部長
李曉燕 機關工委書記
李 澤 團委書記
郭麗萍 殘聯理事長
張相國 科協黨組書記
蘇日嘎拉圖 工會主席
盧 敏 婦聯主席
許曉東 衛健委主任
汪俐坪 財政局局長
余 寒 發改委主任
劉海軍 住建局局長
劉憲峰 民政局局長
何承剛 人社局局長
梁存貴 醫保局局長
李國淵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
王維清 教育局局長
鄭 亮 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
賈 軍 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崔耀忠 統計局局長
馬喜翔 廣電中心主任
楊國山 園林局局長
張智強 公安局副局長
張永勝 衛健委副主任
李愛軍 疾控中心主任
孟 樂 巴彥高勒鎮鎮長
梁志強 渡口鎮鎮長
姜永智 補隆淖鎮鎮長
魏赤鴻 隆盛合鎮鎮長
韓 瑞 沙金蘇木政府蘇木達
魏俊杰 烏蘭布和農場場長
高學文 巴彥套海農場場長
劉 剛 哈騰套海農場場長
劉 勇 包爾蓋農場場長
何立新 納林套海農場場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衛健委,由許曉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貫徹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協調推進各項工作,處理日常事務及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等工作。
(二)慢性病綜合防控技術指導組成人員
顧 問: 錢永剛 自治區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長
張 琳 巴彥淖爾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韓愛英 巴彥淖爾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長
組 長: 許曉東 磴口縣衛健委主任
副組長: 張永勝 磴口縣衛健委副主任
李愛軍 磴口縣疾控中心主任
成 員: 王宏斌 磴口縣衛健委疾控股股長
王永紅 磴口縣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
李春玲 磴口縣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長
牛文娟 磴口縣人民醫院公共衛生科科長
王 嬌 磴口縣蒙中醫醫院公共衛生科科長
李艷萍 磴口縣疾控中心健教科科長
張 宇 磴口縣疾控中心慢病科科員
張 雪 磴口縣疾控中心慢病科科員
沈 艷 磴口縣疾控中心慢病科科員
慢性病綜合防控技術指導組職責:在辦公室組織協調下,發揮自身技術優勢,通過開展培訓、指導、檢查、評估等方式,著力發現、幫助解決基層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中的技術問題,指導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規范有效開展,提高患者對防控工作的信任度和依從性。
(三)職責分工
宣傳部門:負責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媒體宣傳,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慢性病綜合防控知識,協同衛健委協調各蘇木鎮、農場在公共場所設立慢性病防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戶外公益廣告牌或宣傳欄;制定媒體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宣傳計劃,根據我縣特色,打造健康文化品牌。
組織部門:負責將示范區建設等有關工作納入部門年度目標管理,并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
財政部門:根據轄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需要,按規劃、計劃提供示范區建設專項工作經費,專款專用。協同審計部門共同加強對慢性病防控經費的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發改部門:負責將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納入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社會養老服務基本建設項目和資金計劃等;協同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和措施,積極培育養老服務業。
衛健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具體建設工作,指導縣各有關部門、各蘇木鎮、農場開展建設工作,做好方案并貫徹落實;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開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規范化管理;發揮相關中醫藥在慢性病預防、保健、診療、康復中的作用;開展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加強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完善區域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開展慢性病防控社會因素調查,定期發布人群健康情況白皮書。負責開展煙草危害控制,降低人群吸煙率,禁止轄區內出現煙草廣告,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開展簡短戒煙服務培訓的醫療機構覆蓋率≥80%,提供簡短戒煙服務的醫療機構覆蓋率100%。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60%,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0%以上。
教育部門:負責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落實并督導全縣幼兒園、中小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要求覆蓋率達100%,健康教育課內容包括營養均衡、口腔保健、健康體重、視力保護等內容;在全縣中小學校設置慢性病防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宣傳櫥窗。負責鞏固本系統無煙單位建設成果,積極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動,建設健康學校。配合衛健委在學生中開展口腔衛生、齲齒填充及窩溝封閉工作。組織學生開展健康體檢,健康體檢率≥90%。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
文體旅游廣電部門:負責制定全民健身運動方案,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普及公共體育設施,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覆蓋率≥90%,設備完好率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開放比例100%。發揮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開展群眾性健身運動。定期開展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承擔參與并積極支持的健身活動,每年≥1次,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保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40%。
廣電中心:負責開設慢性病宣傳專欄,每周免費刊播慢性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或公益廣告。與衛健委協同開展“世界無煙日”、“全國高血壓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等主題宣傳活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協同衛健委在企業工廠等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相關活動及慢性病防控的宣傳教育工作。
民政部門:負責統籌規劃、按標準配置社區養老設施。制定因慢性病致貧、致殘的社會救助機制,并監督其實施,保障符合幫助條件的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生活。協同疾控部門做好死因監測、質控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制定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及綜合性政策建議,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
醫療保障部門:負責完善城鄉居民慢性病補償的醫療保障到位,按照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功能,完善慢性病基層用藥及報銷制度,與衛健委協作保障社區(村)衛生服務機構藥物供應,為老年人在社區(村)治療常見病、慢性病用藥提供方便。
公安部門:負責及時準確的提供轄區內居民戶籍信息,配合衛健委開展死因監測漏報調查工作。
住建部門:負責統籌規劃、按標準配置社區養老設施,在大型工地臨街圍墻至少要有1塊以上2米長健康教育宣傳墻畫;負責規劃、建設社區健身場所,健身場地所在社區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膳食,負責對長期平行管理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膳食知識培訓,打造健康一條街,組織開展健康餐廳的創建工作,數量逐年增加。
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在城區公共場所設置4塊以上大型慢性病公益戶外廣告牌。協助衛健委在大型廣場開展宣傳日活動。
園林部門:負責將健康因素納入公園建設,在主要公園內因地制宜建成具有我縣特色的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等支持性環境。
統計部門:負責協助衛健委開展社區診斷等工作必需的信息資料。
科協:負責將慢性病相關知識納入科普宣傳內容,組織開展慢病、平衡膳食健康講座。負責慢性病科研方面的項目申報等。
機關工委:負責積極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在機關黨員干部中大力宣傳健康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團委:負責積極發展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志愿者,在青少年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組織團員和青少年積極參加社區、蘇木鎮、農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通過各單位的團組織,在單位內部積極推動“健康生活從青年做起”的健康生活表率活動。
總工會:負責督促全縣各級工會組織,積極爭取職工的健康權益,組織職工開展運動會等各種形式的健身活動,重點落實工間操制度。督促各單位為職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產工作環境及建立職工健康體檢制度。
婦聯:負責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組織婦女同志參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殘聯:負責積極為慢性病殘疾人提供醫療救助。
各蘇木鎮、農場:負責建立慢性病防控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支持性環境,在公共場所設立1塊戶外公益廣告(2米×4米);在每個行政村建立并完善1個健身場所和1個健康教育活動室;宣傳欄社區覆蓋率達90%以上;負責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立等各項慢性病防控措施的落實;50%社區成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多部門協同配合,統籌各方資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組織管理、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在環境治理、煙草控制、健身場所設施建設等慢性病危險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動;建立評估和考核體系,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評估。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各蘇木鎮、農場、縣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工作職責,及時報告工作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打造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二級及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慢性病防控機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理整體融合發展。
(二)完善設施功能建設。把示范縣建設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健康促進縣等緊密結合,優化人居環境。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文化、科教、休閑、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個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服務,構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環境。
構建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綜合型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促進設施功能環境逐步完善,健康認識、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三)加強制度管理建設。提供面向全人群、覆蓋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程管理服務,開展健康咨詢、風險評估和干預指導等個性化健康干預。以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為突破口,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強化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推進早診早治工作,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強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四)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廣告宣傳牌、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大宣傳報道,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用群眾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意識,提高群眾健康素養內涵。依托全民健身運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等載體,促進群眾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主辦:磴口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磴口縣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 蒙ICP備13001742號蒙公網安備 15082202000101號 Email:axxaty@163.com 網站標識碼:1508220008 聯系電話:0478-4262212 網站地圖 |
![]() |